實木地板,以其不菲的價格在家居裝修總價中占據著主體地位。作為家居裝修中的大頭,木地板的質量問題也一直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門。其主要集中在:
一.地板起拱問題
地板起拱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因素是一些廠家在木地板加工過程中,有意無意的縮短原材料的“揚伸”(木材一種自然特性)時間,使加工后的木地板成品含水率雖然達到標準范圍,但經鋪設后其內部仍然會發生“揚伸”,結果出現木地板起拱。建議消費者購買地板時應首選品牌好、生產管理規范的大企業產品。
后天因素主要是地板木龍骨的含水率過高和鋪設的不規范。目前,國家對地板鋪設的木龍骨含水率雖無統一標準,但事實上龍骨含水率的高低,對鋪設后的地板變形有很大影響,消費者在購買、安裝時應予以重視。木龍骨的含水率最好與木地板的含水率相一致(上海地區木材年平均含水率一般為15%左右)。另外木地板鋪設時,應按照國家規定對其進行必要的留縫。
二.地板受潮問題
地板受潮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周邊環境中含濕過高、地坪沒干透就進行木地板施工、地板木龍骨含水率過高等。因此,在施工中要嚴格區分“干區”和“濕區”(比如攪拌水泥的場所),在鋪設時還應對地板四周進行“封漆”處理,對地板與衛生間、廚房的結合處做隔水處理(一般用大理石)等。
三.地板響聲問題
造成地板鋪設后有響聲的原因有兩種情況:一是地板本身質量存在問題,另一種是施工不規范,木龍骨沒有“墊實”或地板安裝松動。在上海市現行的住宅裝飾裝修驗收標準(俗稱3.15標準)中規定:“行走無明顯響聲”的地板才為合格。
案例:
今年年初,市民張先生購買了63平方米的實木地板,總價近三萬元。購買時營業員沒有出示質保書,只是告訴張先生,地板鋪設時,每塊中間要用硬紙片插一下,留點空隙。
地板送上門后,張先生吩咐裝修施工隊按照商家的要求進行鋪設。但鋪好后沒多久就發現,地板“長邊”處出現了一些灰白影子及“瓦片”狀變形,且行走時局部有高低感并不時發出聲響,于是立即與地板廠家售后服務部取得了聯系。廠家負責人到場查看后稱,地板有聲響是安裝的問題,出現瓦片狀現象是沒鋪防潮膜;又說要張先生開窗通風,并拆除靠墻一排地板讓其“脹足”,說過一段時間后地板就會自然平整。
張先生按照廠方要求開窗通風,可沒過幾日,又發現地板將陽臺門條拱得變了形,導致陽臺門踏大理石破碎,且地板“瓦片”狀變形現象非但沒有消除反而加劇。張先生多次向地板廠家聯系并索要質保書,廠方則一口咬定是地板安裝所致,地板沒有質量問題,并一直無法提供有效的質保書。
而地板施工方則認為,自己的每個施工環節都是按規范進行的,現在地板出現問題純屬地板本身的質量問題。雙方各執己見,互不相讓。為此,張先生委托上海申聯質量檢測服務有限公司對其已安裝的室內木地板進行質量檢驗。
根據張先生的請求,上海申聯質量檢測服務有限公司委派經驗豐富的檢驗工程師組成檢驗組,專門就地板進行了檢驗、分析。經過多次現場檢查及分析,最終得出以下結論:
一.廠家無法出示地板質保書,并缺少對地板的安裝要求作出詳細的明示。如在安裝須知中,應告訴張先生是否需要鋪設防潮膜、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等。故廠家應對張先生遭受的損失負有責任。
二.施工隊在進行地板安裝前,未對地板質量進行把關,且安裝存在不規范處(如地板靠墻處未按照國家規范要求留8mm~12mm的伸縮縫等),也應對張先生遭受的損失負有責任。
本文為申聯質檢技術人員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任何媒體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